2011年7月5日

啟動原始碼:Source Code

上個禮拜阿福推薦我一部電影:啟動原始碼:Source Code,其實在之前也有點想看這齣,不過他的預告片實在不怎麼吸引我,而且一開始出現在我的硬碟中的版本聲音跟影片有點對不起來,加上網路上的影評又沒有很熱烈,所以就沒看。幸好阿福有推薦,不然我又會錯過一部好片。


主角醒來,發現自己在一台火車上,對面有個漂亮的女孩,繼續著不知何時開始的對話,女孩叫主角史恩,這使得主角十分困惑,因為他不叫史恩,他上一段記憶是自己在阿富汗執行直升機任務,他不明白為何下一秒卻出現在這台火車上。他進了洗手間,發現鏡子裡並不是自己,而是另外一個人,正當他覺得莫名其妙時,火車爆炸了。


主角再次睜眼,這次主角被固定在一個類似太空艙的東西裡,主角面前有個螢幕,裡面的人開始跟主角講述他的任務....


這項實驗叫做原始碼計畫,主角經歷的火車爆炸事件是真實發生的事件,而火車爆炸只是事件的開端,芝加哥市中心的爆炸才是炸彈客真正的目的,史恩是火車事件的受害者,透過原始碼計畫,可以把主角的意識送到事件發生時的史恩身上,主角必須在史恩死亡前八分鐘,也就是火車爆炸前找到炸彈客。

片中引出一個很有趣話題,就是平行宇宙的概念,在時光旅行時,會發生一個問題,假定時光旅行真的可行,那我能不能回到15分鐘前殺了我自己?如果我在15分鐘前就已經死亡,那我根本不可能去執行刺殺自己這個舉動,於是,平行宇宙概念就誕生了。


所謂的平行宇宙就是說這個世界其實不是只有一個世界,不同的時空會創造不同的世界,也就是說15分鐘前的世界跟現在的世界是不一樣的,所以我可以穿越時空去15分鐘前的世界殺了我自己。

我們的世界是建立在時間是連續這條假設上的,但假如時間是不連續的呢?假設時間是以非常短的時間為單位在進行,其實我們是不會察覺的。

以電影的原理來說,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,會覺得電影是連續的,但實際上電影其實是以1/24秒為單位,快速播放不同的畫面,由於1/24秒一次的變化過於短暫,我們的肉眼無法察覺,所以我們會說電影是連續的。

時間的進行也是如此,當然時間可能是連續的,但也可能是建立在我們無法察覺的不連續上,假設這個世界是由無數個不同的世界結合起來的,而我們則在不同的時間不斷的跳躍,比如說你進了蛋糕店,有巧克力蛋糕跟奶油蛋糕,你有可能跳躍到選擇巧克力蛋糕的世界,也有可能跳躍到選擇奶油蛋糕的世界中。


會講這麼多是因為這部電影的結局,原始碼計畫的製作人告訴主角,他經歷的只不過是一段過去的記憶,但主角卻不這樣認為,於是在抓到炸彈客之後,主角再一次要求回到過去,在回到過去的時間結束前,主角付錢請喜劇演員(為什麼我打這四個字心理會酸一下呢)表演脫口秀,使得全車的人哄堂大笑,自己則親吻了女主角,畫面就停在這最美好的一刻。

很多人說結局在這裡結束最好,如果停在這裡,那麼世界觀就是連續宇宙,因為已經發生的事不能改變,主角只是經歷過去的記憶而已。

但下一秒,時間又繼續轉動,主角跳躍到了另一個平行的宇宙,也就是說,主角跳躍到了火車從未爆炸的世界,我覺得這樣的結局比較正面,因為主角成功地改變了未來的過去,他不再是被困在膠囊的傷者,而是以史東這個新的身分開始新的生活。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